当前位置

【为好老师点赞】张怡春:潜心教改,精心育人

作者:文学院供稿 审核:吉照远 责编:房新侠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次数:1919


张怡春,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及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导,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编著、教材2部,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省高校哲社基金、校教学研究项目5项,省级在线教学课程《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负责人。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这是汪国真的诗句,也是盐师院14级毕业生范玲玲写给文学院张怡春老师的话。在同事、同学心目中,张怡春老师身量小小的,温和而亲切,校园里的她,总是背着个大大的双肩包,快快地走;讲台上的她,一改平日里的温和,上课总是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互动的,甚至毕业很多年的学生想起张老师,首先回忆的便是张老师爽朗的笑声。

  

  

与时俱进,自学不辍,智慧教育,全面严苛教学科研齐上进

张怡春老师是个70后,她却是同事、同学心中的“技术女”。她常年坚持“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2013年盐城师范学院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17年线上课程教学中率先运用“雨课堂”教学平台探索过程性评价教学;2018年盐城师范学院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省微课比赛三等奖;2018年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训练学生将碎片化知识整合、拓展探究的能力;2018年录制线上微视频教学视频,2019年省在线课程上线,探索大型线上教学模式;2019年全程参与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探索虚拟仿真教学模式;2020年将“视频自制”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复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她多年来关注教育前沿,将专业探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2019年关注“新文科”建设,参与省教改项目《“新文科”理念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持省高教学会评估委员会项目《一流专业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2+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关注五大“金课”建设,全程参与国家一流线下课程《外国文学》、文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8世纪歌德创作与中国元素》的申报工作。2020年启动个人负责的《现代汉语》国家一流课程培育项目。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哲社项目、省厅高校哲社项目、发表的语言专业权威期刊论文均与教学内容挂勾,反哺教学,服务教学。

  

专业育人,服务育人,言传身教,搭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育人平台

学生们喜欢听张怡春老师讲话,因为她的声音柔和甜美,很亲切很温暖;学生们也喜欢跟张怡春老师一起做事,因为她总是微笑着,鼓励着学生。

她带领学生参加省“紫金杯”文化创意大赛,每天和同学们一起做手工,编脚本,给咳嗽的同学带来冰糖梨,时逢中秋,她带来月饼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有了创作的好点子,她比学生还开心,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张老师充满欣赏的笑脸。

2015年起她组织启动盐城师范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项目,每年两次带领学生赴上海、浙江参加国家汉办选拔考试。至2019年共派出31名盐师毕业生,分赴泰国、蒙古、韩国、塞尔维亚、越南、印度、莫桑比克等国家,有效发挥“盐师国教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效应。跟在校生分享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她有时会带来一些礼物,是那些远在西班牙、泰国等国任教的盐师毕业生寄给她的,一副温暖了严冬的手套,一封娟秀小楷书写的信,她的脸上满是幸福,满是慈母的笑。她总是笑盈盈地对在校生说:“我知道,你们会更优秀的。”学生们心里便种下了志在四方的种子,暗下了一定要优秀的决心。

她搭建“远程线上见习、实习”平台。与厦门“中学西渐”、上海“早安汉语”协同搭建实践平台,满足“真实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专业需求。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她组织15名同学突击学习视频录制技术,直接服务企业,解决企业突发疫情下师资不足的困难,用专业为社会服务。

她推广微信公众号“盐师汉教指南”。疫情期间,和居家抗疫的学生一起策划、主推的《盐师国教人海外居家抗疫二三事》系列、《中华文化要略》系列、《返校到计时,和你听首〈盐花谣〉》、《盐师的这个春天,是想你的模样》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更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应对危机,化危为机,主动求变,开发简单有效可推的线上教学模式  

张怡春老师身量小,却有着博大的情怀。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迎难而上,居家防疫,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她主持的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盐城师范学院自建课程《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她应对危机:原为线上线下混合即时改为全线上,视频不够、教学资源不够;她化危为机,主动求变:开启全天线上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睡在书房,不离电脑,急制视频增至50个,修改增加完善105个讨论题,47份随堂测验,15份单元测验,8份单元作业,4份学情调查;发布公告33次;线上互动531次(个人),形成由8个组织模块组成的“一平台一流程”简单有效可推广线上教学模式;服务辐射及效应:课程计2万多人选课,服务对象辐射19个省份,2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50多所高校,直接服务疫情严重的湖北六所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汉江师范学院,为全国高校学生正常学习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课程线上教学先后被中新网、荔枝网、盐城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文学院网站报道,学生评价高,教学效果好,她编写的线上教学案例获校优秀线上教学案例一等奖,并选入省编线上优秀教学案例集。 

 

  

张怡春老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工作中发扬敬业奉献,严谨求实的精神,率先垂范,多年来一直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圆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2020新冠疫情期间,她主持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所在学校种类多,分布广,这些高校中,就有疫情比较严重的湖北六所高校,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文学院党委书记 吉照远

 

“当老师是个良心活!”张怡春老师教学态度极其认真,备课讲义常备常新,精心设计每门课的教学PPT、课堂讨论题、课后思考题,课堂气氛特别好,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如此,她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新技能。教学场景和教学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张怡春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和尊重。

——文学院院长 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