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政学院举办“传五四精神,看家乡百年”系列活动

作者:郭佳慧 审核:冯春芳 责编:周杨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5-07 浏览次数:1426

建党百年正青春,五四精神传薪火。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弘扬五四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在临近五四时期,法政学院特别开展了“传五四精神,看家乡百年”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看家乡百年变迁

法政学院指导部分返乡学子探究家乡当地的民俗变迁,以讲述者的身份回望地域发展,通过新老照片、新旧变化,去对比、去感受家乡“蝶变”的魅力,凸显地域特色。

南京溧水区是一个宁静悠远兼具诗情画意的地方。法学194班杨泓坤同学回到了这里,看到了它的日益繁荣:人迹罕至的无想山变成了著名的风景区,宝塔寺也几经修缮,庄严地耸立在县城一隅;废弃的荒地,或变成了宽敞的车道,或变成了秀丽的公园。不由感怀溧水的变迁,离不开每个溧水人的默默付出与贡献,也离不开国家和政府对于溧水建设的支持,政府大兴土木,开阔车道,建设景点,吸引游客。这一切都促进了溧水的繁荣。他表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需要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去。

思政204班的王伟瑄同学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内的东海县,近期他拍摄了一组家乡的现况照片,与老照片进行对比。1951年兴建的站房,是穷苦年代的梦,足够人们欢欣鼓舞,这是现今求之不得的;而一个老旧医院的摧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焕发生机、科技林立的新式医院。沧海桑田,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此震动人心的变迁。

寻家乡红色足迹

在感怀家乡变迁的同时,法政学院也鼓励学子们走访革命遗迹,追寻红色记忆,挖掘红色基因,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多个历史时期,用心感受每个时代“先行者”的故事。

法学195班曹可凡同学回到了家乡——盐城东台,这座有着千年文明的古城。看看逸峰园、卢秉枢纪念馆,红色热土上,革命火种不断传递,岁月传奇的故事印红了这片神奇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已经过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东台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强富美高的魅力东台正展现着蓬勃生机。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是南通海安的象征与标志。思政191班蒋玉龙参观了该纪念馆,了解到许多与这段历史有关的背景故事。“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一把高耸入云的刺刀形象,整个设计都紧扣住“7”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表达了对华中野战军在七个战场所向披靡,最终获得胜利的赞叹。英雄永垂不朽,精神永葆心中。我们更要勿忘国耻、牢记自身使命。

思政201班王馨艺、思政202班马欣雨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前往了盐城当地的新四军纪念馆,去探寻其中的铁军忠魂。过去的老照片、手印墙,让人不由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更感叹现世安稳之来之不易。她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忘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培养敢于坚持真理的开阔胸襟。

在今天,壮美的中国大地上,仍旧在绘制着动人的画卷,谱写着不朽的传奇。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法政学院持续带领法政学子们回望地域发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激励学子们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