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拓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家、剧作家、批评家、编译家阿英(钱杏邨)之孙钱荣毅、外孙凡晓元与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党员师生分享了阿英同志在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战斗故事,进行交流互动,共话红色基因传承。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方忠参加了分享会。活动由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玉峰主持。
钱荣毅,凡晓元分享了阿英同志在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战斗故事,深情回忆了阿英祖父在苏北盐阜地区艰苦战斗的近5年间,与盐阜人民同舟共济,建立的深厚情谊。特别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女也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他们讲述了曾任《盐阜大众报》副主编的阿英长子钱毅22岁作为战地记者牺牲在苏北大地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方忠指出,阿英同志生平著述丰富,研究成果卓著,他的战斗经历以及生平论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阿英后代的分享,我们对阿英同志的认识更加丰满、立体。希望全校师生能充分汲取革命家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精神,守初心,担使命,用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钱荣毅、凡晓元向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赠送了阿英同志创编的论著书籍。
阿英(1900~1977年),原名钱德富、钱杏邨,安徽芜湖人。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与蒋光慈等发起组织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1929年1月,编辑左翼文学杂志《海风周报》等,宣传革命文学。1930年,阿英参加“左翼作家联盟”,被选为常委。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编辑《救亡日报》、《文献》,创作宣传抗日救亡的南明史剧多种。1941年率全家来苏北抗日根据地,主编《江淮文化》、《新知识》和《盐阜报》副刊“新地”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文委书记和大连市文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华北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副秘书长等职。他生平著述丰富,尤以对中国近代文学的资料整理与研究成果卓著。史论有《晚清小说史》、《鸦片战争文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