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教职工政治学习会等途径组织全院教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意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引起广泛热议。
“《意见》的出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一场“及时雨”。《意见》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高汝伟指出,“我们将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战略性工程,切实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教学育人基地、理论研究高地、思想宣传阵地。”
“《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提升教学实效。”副院长王志国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强调政治性,严守政治纪律,站在政治立场上讲学术;其次要坚持学术性,讲深讲透讲清学理,以深厚的学术涵养征服人;再次要坚持价值性,注重价值塑造,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意见》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 副院长张廷干表示,“我们要主动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立足于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优化结构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高学科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意见》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教职工第三支部书记乔以明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进而在课堂内外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系肩负着培养中学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以省示范马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我对专业的发展更有信心。”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顾莉表示,“我们将致力于为乡村、为中西部、为新时代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中学思政课教师,也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不同学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增强使命感、认同感和获得感。”青年教师邢晓艳指出,“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思政课教师,深感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使命神圣、前途光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真懂信心真用,要有信仰、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操,要用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意见》强调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辅导员胡润之表示,“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以及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理想信念坚定,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明确职责使命,努力做好青年人前进、追梦路上的领路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办出台《意见》,对于建好、建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特殊作用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荣庆表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四个方面加强内涵式发展,一要立足理论研究,打造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高地;二要强化主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阵地;三要担当时代使命,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四要力行根本任务,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