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代会巡礼】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前行续华章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发展纪实

作者:陈萌 审核:王彦卿 责编:孙聪 来源: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2-09-23 浏览次数:1450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专业”建设为主线,按照“教学是立院之本,科研是强院之路,人才是发展之源”的指导思想,增内涵、强特色、提质量、上水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切实提升学院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党的建设和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实现新跨越。

固根本,强引擎:“党建+”驱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各项工作部署,精准对标“五个到位”“七个有力”的争先要求,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政治型“五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创新平台载体,落实重点任务,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形成政产学研“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双向服务、党建创新”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2019年,学院党委获“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三等奖; 2020年,教工第一党支部被评为学校优质党支部;2021年,获 “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三等奖“产学研协同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获批书记项目立项。1名支部书记参加江苏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支部活动多次获得学校最佳党日活动二等奖。2022年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科研同频共振、聚力发展互融互促”的党建与产教融合共建模式,赴江苏滨海沿海工业园开展党建与产教融合共建活动,党建工作不断攀升,打造了引领学院事业发展的政治核心,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夯基础,树品牌:以内涵发展驱动一流专业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院不断深化内涵发展,夯实基础,强化重点,突出特色、树立品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学科组织模式,立好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形成领跑示范效应。学院积极探索专业内涵发展,形成专业特色和优势。2019年,化学专业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0年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专业内涵发展、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建设经验和特色在《大学化学》专栏专题报道;2019年,应用化学专业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顺利结项后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获批校级重点专业建设学科。

为实现专业特色发展,学院坚持用一流课程资源产出一流成果。学院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连续五年获批省级重点教材。2019年以来,学院7篇论文获江苏省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奖,2个教学团队获批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团队,2个课题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向核心素养:中学化学教与学的重构”获202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专业认证视域下师范生培养体系的重构与实践”获2021年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牵头申报的“初中化学综合改革项目”连续三年获批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在乡村教师振兴计划中发挥重要角色,并选派优秀师范生赴新疆支教,为中西部基础教育添砖加瓦。

浚其源,涵其林:以引培并举驱动师资队伍发展

学院坚持引培并举、立足培养,结合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实施靶向引才,大力引进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年优秀人才,形成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的良好格局。2019年以来,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25人,高水平人才团队再增新力量,学院教职工从62人增至77人,其中专任教师67名,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多名教师具有海外访学或学习经历。如今,学院拥有特色鲜明、发展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湿地药用植物多糖的开发与利用”“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新能源”团队等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成绩突出,“湿地药用植物多糖的开发与利用”团队负责人王彦卿入选 “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单。

学院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科学研究发展为核心,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方针政策,以中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组织新进教师参加培训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发挥教研室及团队在学院教学、科研中的主要作用,坚持“以老带新”一帮一的“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提升。2019年以来,学院3名教师获“高尚师德奖教金”,2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师教学比赛奖项,33人次获批“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多人被评为盐城市十佳科技标兵、盐城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凝方向,上台阶:以改革创新驱动科研成果产出

学院以推进学科内涵建设为目标,通过提升平台建设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内容,培育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超额完成申硕任务。2020年7月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院洪茂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郭子建教授参加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形成指导性意见。2019年至今,学院牵申报的“农业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湿地药用植物多糖的开发与利用”“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新能源化学储能与动力电源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获盐城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坚持科研强院,通过凝方向、建团队、搭平台、抓项目、改评价、出成果,大力培养全院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学院在省级以上科研立项有突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2019年以来,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市厅级项目16项,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项;学院教师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5篇,二区论文66篇,授权发明专利30件;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23项,完成成果转化项目6项,横向到账经费4000余万元。

强学风,促成长:以优良学风驱动学生培养质量提升

紧扣立德树人使命,精耕优质办学育人质量,学院始终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明确“强学风、抓考研、促就业”的学生工作思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考研就业工作。四年来,学院共31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平均升学率33.2%,名列全校第一,其中106人被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实施精准服务,先后与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南通常佑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签订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稳定在95%以上。

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学业导师制”为抓手,注重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学生成功申报省大学生实践训练创新项目52项,国家大学生实践训练创新项目10项,在各类全国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8项、华东赛区一等奖7项、省一等奖13项;连续三年在长三角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获第九届、第十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彰显文化育人特色服务。学院不断拓宽思想教育阵地,丰富思想教育形式,服务学生,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2019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获批江苏省青少年“双百计划”项目立项,被开发区公安局授予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获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社团工作先进集体、科技文化艺术节先进集体、先进团委等称号。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前行续华章。全体化院人必将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勇攀高峰,坚持善谋善为、善作善成、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顺利召开,写好新时代的奋进之笔,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