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交汇点报道“传承非遗文化,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探访地方剧团
新闻链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NiWnrmlLKuCXcFyC/1&app=
“我很欣慰你们年轻人能对淮剧感兴趣,欢迎你们来参观、调研我们剧团!目前,淮剧观众趋向老龄化,年轻人不能正确定位淮剧艺术的地位,淮剧是我们文化的瑰宝,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需要代代相传,希望你们能多多接触淮剧、学习淮剧,把淮剧艺术代代相传!”淮安市“张国权淮剧团”团长张国权激动地对走访的学生说。
7月28日—8月5日,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淮安走访小组走进张国权淮剧团开展调研,实地考察了剧团发展历程、剧团演员构成、剧场规模、观众年龄以及演出场次等方面情况。为帮助大学生了解并喜爱上淮剧,团长张国权还热情的讲起了淮剧的前世今生,淮剧又称“江淮戏”“盐城戏”“江北小戏”等,起源于苏北的香火戏,在江淮之间广为流传;清末民初,江淮小戏闯进上海滩,经历了搭墩子、摆地摊、拉帏子等早期发展阶段,渐渐从茶楼戏园走上专业舞台……在张团长娓娓道来的“淮剧历史课”中,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淮剧”。
走访期间,正值剧目《牙痕记》上演,同学们随团体验台前幕后的演出过程。演员身着厚重的戏曲服装,头扎靠旗,通过动作、眼神诠释人物特点,观众们也被戏剧情节深深吸引,身心十分投入。通过与淮剧演员零距离接触,同学们感受到淮剧演员对淮剧的热爱、坚守与奉献,也对享有“古傩遗响,梨园奇葩”之誉的淮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此次参与淮剧调研活动,我既感受到淮剧的魅力,更意识到传统戏曲传播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今后我会结合专业知识,思考自己在传承保护非遗中能做些什么。”该校音乐学院20级学生向鹏感慨道。
据悉,该校音乐学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是“中华文明探源 非遗戏曲传承”,在江苏、山东、山西、湖南等省市组建10支近百人队伍,对淮剧、梆子戏、晋剧、花鼓戏等地方戏开展调研,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激发大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能量,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