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由我校主办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产业化国际合作盐城研讨会”在新长校区厚德楼一楼西会议室召开。“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何继江教授,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Max Trommsdorff教授,盐城市科技局对外合作处处长刘茜怡,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庞波出席会议。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科技处处长费正皓主持会议。
庞波介绍了我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当前的办学现状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他指出,学校秉承“铁军精神”,打好“师范、老区、沿海”三张牌,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绿色盐城”建设和地处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庞波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产业化国际合作进程中,学校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Max Trommsdorff教授详细讲解气候变化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湿地的固碳功能以及德国在“农光一体”(Integration of Photovoltaic and Agriculture)降低碳排放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希望在相关科研领域和产业化工作中能与中方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开展有效合作,共同为全球碳减排和气候条件改善做出努力。
与会专家学者、政府及企业代表在会上先后发言,深入交流和研讨“农光一体”产业群及工程体系建设问题。何继江做总结发言,他从气候变化大主题下的研究平台建设、陆海交界可持续发展、农业与渔业、碳汇与生态、绿色新能源开发、乡村振兴及现代化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出规划方案和具体要求,并与我校达成合作协议。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昕昱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刘兆普教授、葛焱教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所长鲍恩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汪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刘正一副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吴翠南博士,江苏薇芝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军伟。
学校科技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和湿地学院的负责同志及教师代表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