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校开展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

作者:李艳 许彤彤 朱栋 孙远乾 乐达 审核:丁炫凯 责编:孙聪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3-07-09 浏览次数:873

    近期,各二级学院结合各自实际,加强责任落实,不断将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各级团组织围绕“学习二十大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继续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在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亲身观察和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厚植家国情怀。

小见习  大梦想: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大学生就业

      “早!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亲切地问候,这是我见习以来养成的习惯”,电子228班的滕自力微笑着说。滕自力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23年暑期就业岗位见习实践团的队长,为了走进家乡企业,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发光发热,他号召队员们一起积极投身到家乡企业的见习锻炼中,活跃在电子产品服务、工艺设计、医疗机构设备服务等领域。每天按固定的时间点上下班,上班期 间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真实的职场体验使队员们感受到,责任不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而是担在肩头实实在在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就业岗位见习团来到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两场生动精彩的思政示范课,让实践团在场的每一位成员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踏上讲台,亲身实践,不仅能增进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发展,同时让我们更加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增强职业认同感。

      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就业岗位见习团成员走进盐城、南京、徐州、泰州等地的体育运动场馆、社区体育运动中心,以及泰州中骏世界城等周边艺术街区,开展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人体彩绘等见习内容,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用青春汗水浇灌梦想之花。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不是普通的社会实践,而是我与就业梦想的一次提前相会,艺体之美,一定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去亲身感悟!

以青春之名  赴乡村振兴之约: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感谢盐城师范学院的同学们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在云南省寻甸县仁德第四小学的会议室,仁德四小的师生热情地说道。仁德四小位于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今年暑期,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专业优势,组建师生队伍,为仁德四小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实践指导、课堂教学帮助、心理健康辅导等支持,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用好非遗传承、古村建设、红色党建、当代业态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穆沟村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实地感受到非遗助推乡村振兴的成果,也为我们挑战杯红旅项目的备赛积累了宝贵素材。”来自外国语学院216班的戴舒洋认真总结道。外国语学院“共护诗画万亩田,同筑百年乡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阜宁穆沟村、大丰恒北村等地,探寻“非遗+”助推乡村振兴成功范式,为乡村文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今天的课堂太有趣了,希望老师能够多多来学校给我们上课!”来自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思源实验小学的蒋雨萌小朋友开心地说道。今年暑期,教育科学学院“点亮微光,盐青先行”支教团队走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思源实验小学开展“心语心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小课堂,让孩子们感受温暖和爱,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用实际行动把爱的种子播撒在黔南的大山深处,在实践中接续奋斗,凝聚起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环保同行  逐梦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助力美丽中国

      暑假期间,文学院、湿地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讲解活动,通过教育宣讲、发放宣传页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

      以青年绿色行动贡献青春力量,争做城市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美术与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秉持这样的理念,前往盐城市绿地商务城开展环保志愿活动。他们根据任务分配有条不紊的开始工作,帮助社区负责人搬运物资,并配合工作人员对社区进行全方位的清洁打扫,以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推进新时代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

      “看到企业内先进的实验设备,不仅感叹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优势,更看到了自身的渺小,需要更多知识来丰富自己、武装自己的头脑。”商学院“聚焦环保企业,助力绿水青山”实践团队长乔晓琳感叹道。她带领实践团队深入盐城环保产业园走访调研环保企业,深刻体会到推动数字化发展对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引发团队成员对数字化技术推动生态环保建设的思考和学习。

关爱进社区  知识亮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儿童成长

      “大哥哥,通过这个卡片就能联系到你,是吗?”在盐城市黄海街道鹿鸣社区文明实践站,来自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的 “七彩假期爱心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正和社区的小朋友们道别。

      “暑假已至,暑假焦虑也萦绕在家长和孩子的心头”,社区网格员介绍说:“家长忙于工作,孩子缺少陪伴,这已经成为社区的头号难题。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七彩假期爱心团”实践团面向多个社区开展“爱心陪伴计划”志愿服务项目,旨在有效帮助社区解决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队员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展多种多样的关爱活动。教低年级和幼儿园儿童画图、搭积木;辅导高龄儿童们写暑假作业、下棋、玩桌游……一张张饱含无限关爱的定制“结对联系卡”由志愿者送到孩子们手中,每张卡片上都写有志愿者和结对儿童的姓名及联系电话,便于以后孩子们及时与大哥哥大姐姐联系。

      此外,药学院“阳光‘童’行”实践团联合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开展“聆听世界  爱润童心”关爱视障学生志愿服务暨阅读分享活动,用知识点亮特殊儿童心中的希望;城市与规划学院“同呼吸共命运  抗结核齐行动”志愿宣讲团赴盐城市阜宁县暖心驿站开展“防治结核,守护健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向当地高中生宣传现代结核病防治政策;音乐学院“七彩假期爱心团”分别走进南京市多伦路幼儿园、盐城市青年路小学开展“以艺实践共享音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美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