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东台沿海滩涂,金灿灿的水稻和红彤彤的盐地碱蓬将大地点缀的色彩斑斓。近日,在江苏沿海开发(东台)公司条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条北二垦区,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对试验田种植的耐盐碱水稻品种进行收割。这是由我校湿地学院、江苏滩涂生物与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盐碱地改良团队攻关的“滨海重盐土高速高产高效改良技术创新与集成试验示范项目“实产验收现场。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陈留根研究员担任验收组组长。
今年,我校盐碱地改良项目团队完成了包括嘉优中科1号、嘉优中科3号、甬优6718、南粳盐1号等6个水稻品种的耐盐性高产试验。经过收割、运输、称重,并用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量,按江苏省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实产验收办法计算后以及专家论证确认之后,陈留根宣布测产结果。其中“嘉优中科1号”产量最高,亩产达到1553斤,创造了我省今年盐碱地水稻新纪录。其他几个水稻品种的表现也超出预期。
湿地学院院长、江苏滩涂生物与农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唐伯平看到这个结果,满意的说道:“团队有两个核心技术,一是盐碱地快速改良,二是把改良过的盐碱水重复、高效利用。我们发明了种养一体化的技术,把改良过的盐碱水放到田头塘里面,在那里养殖适合盐碱水的鱼类,取得了很好成绩。”测产现场,我校特聘教授茆训东向前来报道的省市县多家媒体介绍了5N快速高效脱盐法,以及如何将重度盐碱地快速改造成适合水稻种植的盐度。
测产当天,湿地学院部分同学也来到现场一起体会丰收的喜悦。他们有的给老师帮忙打下手,有的协助记录测产面积、水稻品种、产量等数据,湿地学院大三学生王斐边忙边说:“看到当时跟老师一起进行品种筛选及育秧实验的秧苗,如今在每个田块都获得了丰收,既幸运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