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3 日至 25 日,“中国中车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我校新长校区举行。此次活动以“聚焦可再生能源 深化会企地合作”为主题,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师范学院、中共盐城市委组织部、盐城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长杨德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蒋剑春等专家携手全国81所高校的556名师生代表共赴这场绿色能源的创新盛会。
5 月 24 日上午,大赛开幕式在我校音乐厅盛大举行,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毕凤珊主持仪式,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领导嘉宾齐聚一堂。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华在致辞中围绕盐城“风光氢储碳海农”七大主题产业布局,全面推介当地人才引进与产业扶持政策,向全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人才发出“加盟盐城、共筑绿色未来” 的诚挚邀约。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宏如表示,学校将以赛事为契机,依托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和绿色低碳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双碳技能人才培养、低碳科技创新研究与技术服务,打造可再生能源领域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高地。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强调,国际形势凸显科技创新重要性,企业将积极发挥产业链龙头作用,融合产教政经多方资源,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不断助力人才培养与技术转化。
杨德仁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竞赛聚焦“双碳”战略,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内规模大、专业性强的大学生科技赛事。他寄语青年学子勇担使命,将专业知识融入国家能源转型实践,在创新中实现人生价值。
开幕式上,北京理工大学郑宏飞教授作为指导教师代表发言,复旦大学王沛林同学作为参赛学生代表发言。颁发本次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并启动中国中车“迎着风光看未来”主题LOGO和主题标语征集。随后,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彦卿与中国中车集团牵头的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李志磊副主任共同签署共建绿色低碳学院的合作协议。
当日,入围本次竞赛决赛的优秀作品以海报形式在校园学海大道上集中展示,与会领导专家驻足指导交流,对参赛作品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给予高度评价。
分组答辩环节,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217支参赛队伍,围绕太阳能、氢能、储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展示了高效光伏材料、智能调控系统、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等创新成果。由杨德仁、蒋剑春等院士及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从技术创新性、应用前景、社会效益等维度开展严格评审,与参赛团队深入交流技术细节,为优秀成果的孵化提供专业指导。
赛事期间,“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与风能、太阳能专业技术转移转化研修班同步开班。培训班聚焦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谭天伟等专家开展学术报告和主题演讲。同时中国中车集团所属企业面向参赛学生及盐城本地高校学子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新能源技术研发、储能系统设计、绿色制造等相关岗位百余个,吸引千余名学生投递简历。
此次竞赛活动不仅是全国高校青年学子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更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催化剂。通过学会搭建平台、企业出题破题、政府政策赋能、高校育才创新的四方联动机制,逐步构建起“研发-转化-应用-产业”的可再生能源全链条生态。
决赛开幕式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长杨德仁致辞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致辞
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华致辞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宏如致辞
北京理工大学郑宏飞教授作为指导教师代表发言
复旦大学王沛林同学作为参赛学生代表发言
签署共建绿色低碳学院合作协议
启动中国中车“迎着风光看未来”主题LOGO和主题标语征集
入围本次竞赛决赛的优秀作品在校园学海大道上集中展示
与会领导专家参观指导参赛作品
与会领导专家参观指导参赛作品
与会领导专家参观指导参赛作品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