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交汇点新闻】踏寻红色金融足迹,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

作者: 审核: 责编: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9-14 浏览次数:11

8月19日,交汇点新闻以《踏寻红色金融足迹,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为题报道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踏寻红色金融足迹,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 实践团通过“实地探访、口述史记录、红色故事宣讲、新时代实践调研”“四位一体”实践模式,让青年学子在与历史对话中感悟新四军革命精神,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奋进力量。

报道链接: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a3ba1de4b09ac140bc2266?t=1757860541868

报道原文:

暑假期间,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踏寻红色金融足迹,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 实践团踏上了新四军红色金融之旅,通过“实地探访、口述史记录、红色故事宣讲、新时代实践调研”“四位一体”实践模式,让青年学子在与历史对话中感悟新四军革命精神,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奋进力量。

探寻红色金融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在新四军红色金融史迹陈列室,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一件件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图片生动地再现了江淮银行、盐阜银行、华中银行等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金融事业奠基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在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实践团成员被一件特殊背心和“人不离金,金不离人”的主人公陈克秋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所深深感动。范公堤也是实践团走访的重要一站,他们通过探寻宋公堤筑堤工程背后红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深刻领悟到红色金融与新四军精神在民生工程中的生动实践,体会到了金融力量在改善民生、凝聚民心方面的重要意义。此外,实践团还参观了江苏镇江红色金融钱币专题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了他们对新四军红色金融的了解。

图:参观新四军红色金融史迹陈列室

图:走访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

对话革命先辈后人,感悟信仰力量

实践团怀着崇敬之情,走访了新四军百岁老战士陈克秋和她女儿以及原华中银行总行副行长邓克生儿子邓尚文。与陈克秋女儿董峻新交流时,她深情回忆了母亲在新四军从事金融工作的岁月,讲述了陈克秋把背心成为流动的“抗战银行”,用生命守护党的“钱袋子”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实践团成员。陈克秋老战士如今已105岁(虚岁)高龄,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而炽热,如同她对祖国的赤诚和热爱。邓尚文先生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父亲邓克生和母亲臧文的革命金融经历,他们不畏艰难、坚毅报国的精神让成员们领悟到革命金融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通过这对新四军金融夫妇的故事,实践团解码了新四军在根据地建立银行如何以信用为矛、以纪律为盾,在战火中筑起金融长城,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经济支撑的历史密码。

图:探望陈克秋老战士

图:采访陈克秋女儿董峻新

图:采访邓克生儿子邓尚文

开展红色金融宣讲,传递精神火种

实践团走进暑托班和社区,开展红色金融与新四军革命精神宣讲活动。在暑托班,成员们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新四军在艰苦环境下创建和发展红色金融的历程,展示了红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战争、改善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孩子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让红色金融与革命精神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社区宣讲中,成员们结合历史实物、图片等资料,为居民们深入解读红色金融的发展脉络与重要事件,分享新四军革命精神内涵,使居民们深刻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勇气以及红色金融对革命胜利的关键意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爱国情怀和金融知识素养。

图:在爱心暑托班开展红色故事宣讲

图:在社区进行红色故事宣讲

调研红色金融实践,续写时代华章

为深入了解红色金融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实践,实践团深入盐城农商银行,围绕“红盐贷”金融产品展开深入调研。成员们深入了解“红盐贷”的历史运作机制,从贷款审批流程到风险防控,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现代金融对红色金融传统的传承与创新。通过与金融机构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的访谈,成员们挖掘出“红盐贷”在支持革命老区烈士镇村特色产业方面的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同时,实践团还对受信人群及潜在需求人群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资金需求特点、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和期望,为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提供了有力参考,也为新四军红色金融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注入了青春智慧。

调研“红盐贷”金融产品

图:与盐城农商银行合作共建

此次“踏寻红色金融足迹,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 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深入挖掘红色金融历史,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不仅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在能力上得到提升,活动也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激励着更多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担当作为。